2025年新能源电池回收技术大突破:探索未来行业发展趋势
随着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普及,动力电池的退役规模也在急剧增长。截至2024年8月,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2650万辆,动力电池的累计装机量达到1340GWh。而预计到2025年,退役电池的数量将达到82万吨,到了2028年,这一数字甚至有可能超过260万吨。这一趋势无疑为动力电池的回收与处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首先,如果这些电池处理不当,必然会带来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尤其是诸如锂、钴、镍等贵金属的损失。当前的行业痛点大多分布在在拆解效率低、梯次利用经济性差、再生技术污染与能耗高等方面。如何有效地规避这样一些问题,将是本行业急需突破的核心。
在日前召开的第八届固态废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来自全国的电池回收行业专家与企业齐聚杭州,分享并探讨了最新的技术创新及行业发展的新趋势。针对退役电池的回收,大会提出了多个关键技术进展,这中间还包括梯次利用技术和再生利用技术。
梯次利用技术的突破 梯次利用技术正慢慢的变成为业内的主流选择,特别是将剩余容量达到70%以上的电池用于储能系统,明显降低了储能系统的成本。借助电池均衡技术,该技术有效解决了电芯一致性这一难题。
在再生技术方面,湿法冶金通过酸性或碱性溶液提取锂、钴等金属,回收率高达90%以上,尽管流程复杂,但其巨大的回收潜力需要我们来关注。 火法冶金则利用高温冶炼获取金属化合物,适合处理复杂电池材料,尽管能耗大,依旧是行业的主流选择。同时,通过创新工艺如湿法-火法联用,预计镍钴回收率将超98%。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绿色处理设备的需求大增。例如,绿捷热解设备能有效整合多种处理功能,节能减排效果非常明显,预计减少80%的能耗。
政策与行业规范的完善也是助力动力电池回收行业高水平发展的关键。2024年发布的《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明白准确地提出了企业的注册资本及产能要求,为行业的规范化发展铺平了道路。
综上所述,未来的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将在政策推动与技术创新的双重作用下,朝着资源循环与低碳发展目标全面迈进。参会有经验的人指出,结合行业标准的严格实施与市场的需求变化,未来动力电池的回收市场有望在2030年达到1400亿元,成为一个巨大的市场蛋糕。
本次大会不仅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技术交流与合作提供了良好平台。未来,电池回收行业的重点是打破技术瓶颈,整合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